“想要吗?来求我啊!”“求求你还给我吧,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生日礼物!”叶浅予建兰学校报告厅,三人将女生的书包轮番抛掷,她追着书包踉跄摔倒,马尾辫散乱地黏在脸上。
这是杭州商学院人文与法学学院法学系教师党支部响应国家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号召,联合桐庐县人民检察院,杭州商学院美育名师工作室,将法学专业知识与情景剧相结合,以创新的普法形式深入校园,为同学们带来的一堂反校园欺凌的普法课堂。
团队以“普法+”形式,通过情景剧赋能,真实还原"教室冲突""走廊对峙""聚众斗殴"等典型校园场景,聚焦欺凌事件中"施暴者""受害者""协助者""旁观者"等多方角色的行为逻辑与心理轨迹,以戏剧张力呈现校园欺凌的复杂生态。通过以青少年自主参演,沉浸式互动体验引导同学们代入不同角色视角,在"冲突—抉择—反思"的叙事脉络中,激发对校园暴力危害的深层认知与社会责任感。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吗?”“刚刚的情景剧中谁是协助者呢?” 检察官倪锦铭以一连串贴合情景的提问,顺势敲响了反校园欺凌法治讲解的 “上课铃”。 区别于单向灌输式普法,检察官创新采用"剧情回溯+法理穿透"模式:当回溯至施暴者以金钱利诱学生参与斗殴的关键情节时,大屏定格在协助者收钱接应的画面,检察官则切入讲解:"这种收受财物后帮助实施暴力的行为,已构成聚众斗殴罪的从犯要件,即便没有直接动手,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政策文件,旨在深化检校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该文件提出通过共建法治教育基地、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普法实践等形式,实现检察机关专业优势与高校教育资源互补,尤其强调针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
此次与桐庐检察院联合打造的反校园欺凌普法情景剧,正是响应国家检校合作政策的生动实践。通过真实案例改编的戏剧演绎,我们以"沉浸式普法"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让青少年在共鸣中理解法律边界与责任担当。
"检校合作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检察机关的专业视角让普法更具权威性,高校的创意表达则将法治精神转化为青少年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艺路普法实践团指导老师刘晓琴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检校联动,以更多元的形式筑牢校园法治防线,用看得见的法治温度守护青少年成长之路。
撰稿人:彭垣熹 李颖 唐瑶 卢嘉鸣 陈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