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垃圾分类理念,近日,里窑社区以“垃圾分类礼先行,文明家园共创建”为主题,结合“文明有礼”理念,开展了一场集知识性、趣味性与互动性于一体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行为习惯,营造“懂礼、守礼、践礼”的社区氛围。居民踊跃参与,用行动为文明家园“加分”。
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精心搭建了“知识科普区”“实操体验区”与“互动打卡区”三大板块,让垃圾分类知识“活”起来。在知识科普区,图文并茂的宣传页清晰解读了生活垃圾的四大分类标准,志愿者们结合居民日常扔垃圾的常见场景,用“菜叶属于易腐垃圾,用过的纸巾属于其他垃圾”等通俗表达,手把手纠正分类误区;实操体验区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模型,居民们手持模拟垃圾卡片,在“投放—检查—纠错”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分类技巧,小朋友们更是化身“分类小能手”,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一次次精准投放;互动打卡区的“垃圾分类知识问答”环节最受欢迎,答对题目即可获得环保“绿风尚”勋章,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伊始,社区志愿者先向大家科普了废弃奶茶杯的分类处理知识,“奶茶杯里的残余液体要倒进水槽,杯盖、杯身若材质不同需分开投放,而今天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即将被回收的杯子拥有‘第二次生命’”。随后,志愿者现场演示风铃制作步骤:先用马克笔在清洗干净的奶茶杯上画出花朵、星星等图案,再用剪刀沿着线条剪出镂空造型,接着在杯口边缘钻孔、穿上彩绳,最后搭配铃铛、彩珠等小装饰,一个晃动起来清脆作响的奶茶杯风铃便完成了。
制作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分工协作,有的负责勾勒创意图案,有的专注裁剪杯身,有的精心搭配装饰,现场满是欢声笑语。“平时喝完奶茶,杯子随手就扔了,这次和孩子一起动手,不仅锻炼了他的创造力,还让他明白了‘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参与活动的张女士拿着亲子共同完成的“星空风铃”,不住地向身边人展示。两个小时后,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奶茶杯风铃新鲜出炉,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可爱的小动物,微风拂过,叮当作响,成为现场最亮眼的风景。
“签下名字,就是答应要做好垃圾分类,也时刻提醒自己讲文明!”志愿者先向大家讲解签名墙的意义——不仅是仪式感,更是对“践行垃圾分类、遵守文明礼仪”的自我约束与公开承诺。随后,居民们有序拿起马克笔,在墙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孩子们一笔一划地写,年轻人边签名边和身边人约定“以后扔垃圾一定分好类”,还有社区党员主动在签名墙旁当起“宣传员”,分享垃圾分类小技巧和日常礼仪规范。
此次垃圾分类的手工环节,不仅让居民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更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活理念。下一步,里窑社区将继续挖掘更多“垃圾变宝”的创意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引导更多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为建设绿色、宜居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签名墙环节,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将文明礼仪与垃圾分类深度融合,让居民在参与中强化责任意识,让“承诺”转化为日常行动的动力。下一步,里窑社区将持续以“小活动”推动“大文明”,通过定期回访签名居民、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等方式,让签名墙上的承诺落地生根,引导更多居民成为文明礼仪的践行者、垃圾分类的推动者,共同打造文明、整洁、和谐的社区家园。